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五大态势
发布时间:2009-06-02
作者:刘育锋 文章来源:《教育文摘周报》
近年来,世界若干国家职业教育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态势。态势之一:重视技能开发。一些国家和地区颁发了一系列促进技能开发的专门文件或报告。如澳大利亚2005年颁布的“用技能武装澳大利亚人”;英国2005年颁布的“技能在英国:长期的挑战”。
欧盟有关报告指出:2003年,欧盟25国中的25—64岁的低技能和非技能人数约有8千万,几乎占欧盟工龄人口总数的32%,也相当于欧盟最大国家——德国的总人口。
为了使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更有针对性,欧洲一些国家和组织非常重视技能的预测。2000年,英国建立了英国技能库;挪威2003年执行了“学习条件监控”制度,它强调在终身学习背景下的技能供需问题;芬兰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技能预测方法,技能往往与职业相关;法国在社会合作伙伴之间达成了一种协议,社会各部门采取必要的步骤建立关于职业和资格的“预期观测站”;奥地利也启动了预测资格趋向的“资格晴雨表”。
态势之二: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重视人的生涯发展,重视职业指导,重视灵活、开放的教育制度的建立等方面。
第一,重视人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衔接与开放是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澳大利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无缝衔接的通道——中高职衔接的制度。这种制度主要表现之一是澳大利亚资格证书体系——AQF。AQF包括普通教育证书、职业教育证书和高等教育证书三种类型的证书体系。在澳大利亚的中学,学生在学习普通课程的同时,可以学习职教证书课程。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之后,可以申请TAFE学院的学习。获得职业教育的文凭和高级文凭后,学生有资格申请大学的学习。
在学校层面,澳大利亚一些TAFE学院与大学签订协议,依据该协议,学生在顺利完成TAFE学院的学习后,可以进入签约大学学习。通过签约大学和TAFE学院合作开发的衔接课程,学生既可获得TAFE学院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又可获得文凭和专科文凭,还可以获得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
第二,重视职业指导。欧洲、美洲和澳洲的一些国家都很重视职业指导。美国职业生涯指导包括介绍工作世界的总体情况、有关职业的具体情况、职业选择及就业准备、推销自己的方法等内容。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职业指导教师都接受过专门的培训,经验丰富。
第三,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建立沟通机制。这种沟通机制的建立,往往通过单元制、学分转换制、学习与工作经历互认制度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直接互认制度而实现。如澳大利亚的能力单元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的“分项”制度、学分认可制度、学力鉴定累加制度;英国的学分转换体系、学习经历举证制度;韩国的学分银行制和技能大学学位制。
态势之三:行业企业直接参与职教。澳大利亚行业协会具有判断培训需求、为培训提供咨询、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计划制定、为培训开发国家行业标准等功能。丹麦的行业协会具有制定职教与培训课程的目标、认定“培训公司”和负责考试等功能。
企业积极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澳大利亚有99%的大企业、94%的中型企业和57%的小企业参加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德国现有200多万家企业,200人以上的企业中有87%参与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职教机构与行业企业部门合作制定教学计划。丹麦哥本哈根技术学院实施了PRAK、TIKUM项目。在项目中,学院与工业和贸易部门合作制定教学计划,使学生可以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接受与工作相关的理论培训。
态势之四:具有职业导向的职教课程。国际上流行的较有影响的几种职教模式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生涯教育和群集概念的职业教育,这些课程的开发都是以职业为导向的。
培训包是近年来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培训包描述人们在工作场所有效开展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主要由国家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行业为本位的机构或企业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必须广泛征求行业、企业的意见。
态势之五:职教教师的职业化。职教教师职业资格的实施,是职教教师职业化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职业经验、教育要求(职业学习、继续教育:“相关”职业理论的继续学习)、教师培训和教学经验等。体现在证书方面,要求职教教师具有技术工人资格、教学课程证书。